任重道远

Hello,真的好久不见了!
大家过得好吗?
  
前段时期我不是介绍了很多关于欧洲的旅游文学吗? 
那时候去了欧洲一趟,
回来之后还是很怀念当时候的旅程,所以找了很多有写到欧洲的书本来读。
每每看到有同感的句子,就觉得‘对!对!就是这样!’
看作者们的描述好像又让我再一次重回当时的场景,非常回味。

大家都知道其实我还蛮喜欢日本的嘛。。
如果说我也即将要出发去日本生活一阵子的话,
是不是应该也开始得预备读一些外地人对于日本的观察才比较好呢?
这应该不算旅游文学,这种书应该被归类为生活杂记比较适合。
我这次选了三本由女性作者写的书,
都是去日本生活或者留学我非常推荐的读物。
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本要介绍的是张燕淳写的《日本四季》,
作者在长野县茅野市跟儿子住了三年 (1992-1995),
虽然年代已经久远,可是读起来还是非常有共鸣。
这本书就用四季来描述当时候发生的事。

让我印象深刻的字句是作者描写雪能吸收大地的声音。
我在韩国生活了三年也看过很多次雪,但却是第一次听到有人那么形容雪呢。

日本人的说法很有趣,正在飘落的雪,或是已沉睡大地的雪,都能够‘吸’音。
如果冬天里忽然觉得屋外有着不寻常的沉寂,推开窗看看,八成是下雪了。
表现‘无声’不容易,日本传统的歌舞伎节目里,是用慢又轻的太鼓,一声声敲出落雪和雪后大地的静寂。

确实是如此!下雪的时候确实是比较安静的!=)
还有一篇文章说起他儿子的学校举办运动会,
可是好巧不巧当天下了一整天的雨,正当作者不知如何是好时,

南面,北面,回家取水桶的妈妈们一个个跑进操场。
会长首先跪落泥地,由桶里拿出抹布,擦吸脚前水漥,
抹布拧出的黄泥水,不一会儿就装满一桶,马上有人抢了去倒入水沟。
众妈妈们学会长样,地毯式的一路向操场后方擦去。

衣服湿透了的妈妈们无暇讲话:‘老天爷!我知道你要下雨,可我就是要一块干地,一块干地!’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啊-不能相信!
冷风挾雨刺在我的脸上,搂紧孩子,我浑身起鸡皮疙瘩。
眼前的不是婆婆妈妈擦地,是‘神风特工队’出征啊。

这段句子讲到了日本人顽强的精神,
即使下雨使得运动会几乎办不成,但还是尽所能做到了折衷的方法。
也让我想起了311大地震时大家有秩序排队打电话,沉着应对的画面。
我相信明年的东京奥运会,应该还是会如期进行的吧?


下一本是林文月老师的《京都一年》。
一开始是很多人推荐的书,可是当我看到这个封面之后,阅读兴致全消,
感觉上会是个很古板,文绉绉,放很多资讯的那种写法。

读了之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我甚至认为这本书是我作为学者去日本时很大的激发和参考。
这是作者1969年去日本京都访问研读一年的故事。
文字很流畅,读了之后打从心里觉得尊敬,忍不住也要叫她一声‘老师’了。
我特别喜欢她作为一名学者,跟当地人打交道的故事。
因为我当时也看了一本由蒋方舟写的《东京一年》,
这个作者在日本时就是去下美术馆去下博物馆,
感觉只是换了一个新场景生活罢了,
对比之下,林文月老师能善用当地资源和环境才是真的厉害啊!

林文月老师说她在京都的日子里星期一至五会在图书馆里埋头苦干找资料做研究,
星期六日就给自己悠闲的时间写一些杂记,记录一下生活。
我真的要像老师学习!这是学者们在异国生活最佳的体现了!

另外,她写的京都跟我认识的京都也太不一样了吧。
说到京都,我应该就会想起伏见稻荷,岚山,清水寺和金阁寺罢了,
可是她还写了桂离宫,修学院离宫,东寺,唐招提寺,西芳寺等等。
边读边在网上搜寻照片,让我大开眼界呢!
我几次去京都都只放了一天的行程,下次去京都一定要待久一点慢慢体会才行。
充满青苔的西芳寺,好想去啊!

书里除了认真介绍了寺庙的历史和节日祭典之外
(看得出应该是做了很多资料搜集才写得出来的文章),
作者的《京都汤屋趣谈》和《我所认识的三位京都女性》却又展现了俏皮和感性的一面。
我想如果自己有能力应该也要写写看《我所认识的三位韩国人》缅怀一下吧。

翌日清晨,下平太太知道我近午时分要离开京都,特向学校请了假。她头一天晚上已预先叫我不要自己煮咖喱吃面包。下楼漱洗完毕后,她端了一个托盘出来,上面有一碗热腾腾的味增汤,两个饭团和一点酱菜,那是纯日本式的早餐,是她一大早起来为我做的。她像母亲一样地嘱咐我:‘要吃得饱一点,路上才会有精神哪。’我接过托盘,说不出一句感谢的话,却认真地哭了起来,把汤都撒了出来。下平太太说:‘别哭了,别哭了,傻孩子。就要回去和你家人团聚的,哭什么呢!’但是我看到她眼中也有闪亮的东西。



最后一本要介绍的是《我在日本做公务员》,这本书其实在网路上也可以读到哦。
其实说真的如果要留日的话有很多种管道,
作者是利用JET(Japan Exchange and Teaching Program)到日本当国际交流员,
其他的还有MEXT (Japa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奖学金,语言学校,或者打工度假都有。

如果说林文月老师是作为学者身份去日本研究值得我学习的话,
那这本书的书写方法就是我部落格值得参考的样子。
文章的前言,Program和县市的介绍都好像是我修改几个字就能发表的新文章。
书本里面几个篇章的题目《原来也有这样的日本人》《你们对什么感兴趣呢?》
也感觉是我去了日本之后会写的题目。哈哈哈。

因为是国际交流员,所以作者也去了很多所日本学校给讲座。
即使是乡下,日本学校还是会邀请外国人来,让学生能看到不一样的视野。
这所学校每年坚持提出申请,希望国际交流员来校做文化讲座,
每次一个国家,一个主题。哪怕学生们听不太懂,哪怕学校交通极其不便,
也要尽其所能,让他们知道日本之外的事情。

去过的这些高中,硬件配置大概不如国内一些高中,来参观的国内老师也好奇,
日本这么发达,为什么教室没有普及投影机,操场没有普及塑胶跑道,
校园这么小,教学楼那么旧。
可是,当从校外走进教室,才知道日本教育的‘发达’在何处。

另外,作者因为在日本政府大楼里面上班,
所以不只接触到日本人,也接触到同一个program之下的很多外国人。
身为国际交流员,她觉得自己责任重大,要把自己国家的美好散播出去。
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事情。
交流,也不止于官方层面,它更普遍地存在于你我之间。

对我来说,
去日本的话,好好学习和友好的交流,
都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压抑

成为翻译员的故事

我们家的杂货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