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October, 2020

理智与疯狂

Image
不知道大家在MCO期间做了些什么事呢? 除了煮饭运动之外, 我想有一大部分人也学会在网上购物了吧。 无论是直播购物,还是在Online Store购买,收到货品时都是件很开心的事! 说起我最喜欢的 Snoopy ,有时我也喜欢在网上逛逛看有什么东西可以买。 我之前有一次爆买的经验, 那时候妹妹介绍了我在carousell singapore买东西,说那边很多东西可以淘。 所以那时候就突然疯狂地每天开着carousell打着keyword snoopy看看有什么好康。 最后买了蛮多东西的。 这种欲望像一阵风一样, 突然来的时候就会在那段时间疯狂购买, 直到有一天突然腻了就没有再买了。 这一篇就来说说我在MCO这段期间迎来的第二次疯狂购物。 故事大概从七月的时候开始讲起, 我follow的一些Snoopy日本代购网站就放了一个Snoopy霓虹灯的商品。 看到这个商品的第一眼时,觉得很喜欢,很想要买。 可能是被关得太过离谱了,心情很压抑,也觉得自己没有用到钱,产生了爆买的心里状态。 要买国外的东西呢,有几个方法,其中一个就是找代购。 但是对于找代购这件事,我是很抗拒的。 一来是有些东西在他们官方的online store都有得卖, 价钱也比代购卖的便宜很多! 况且如果你说Snoopy代购的话,很多都是台湾或者香港的商家,马来西亚代购好像没有, 又要加多从台湾/香港寄来马来西亚的邮费,转手那么多次,价钱也变得很高。 我是真的如果在online store找不到那个东西,又非常喜欢,才会找代购, 但印象中几乎没有过。 托Covid-19的福,近期很多实体商家都会把商品放在官方网站上卖, 让我不用出门按几个键都可以在家轻松购物。 这个时候就需要另外一个管道---转运公司了。 之前在日本的商店买过一个yoga mat,用了一个叫Jshoppers(转送Japan)的转运公司。 再买几样小小的东西凑单,怎知却非常之贵! 那些费用可以无限加的,很离谱! 除了基本邮费(500g Rm56)寄到马来西亚之外,还有转运手续费(Rm6),保险费(Rm2),集货申请费(Rm6),集货服务手续费(Rm6), 随随便便就动用Rm100的邮费了! 所以对我来说真的不想要再尝试。 这次的MCO让我发现了一个很好的转运website, 叫着buyandship。 除了1pound(450g)才Rm20,

任重道远

Image
Hello,真的好久不见了! 大家过得好吗?    前段时期我不是介绍了很多关于 欧洲的旅游文学 吗?  那时候去了欧洲一趟, 回来之后还是很怀念当时候的旅程,所以找了很多有写到欧洲的书本来读。 每每看到有同感的句子,就觉得‘对!对!就是这样!’ 看作者们的描述好像又让我再一次重回当时的场景,非常回味。 大家都知道其实我还蛮喜欢日本的嘛。。 如果说我也即将要出发去日本生活一阵子的话, 是不是应该也开始得预备读一些外地人对于日本的观察才比较好呢? 这应该不算旅游文学,这种书应该被归类为生活杂记比较适合。 我这次选了三本由女性作者写的书, 都是去日本生活或者留学我非常推荐的读物。 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本要介绍的是张燕淳写的《日本四季》, 作者在长野县茅野市跟儿子住了三年 (1992-1995), 虽然年代已经久远,可是读起来还是非常有共鸣。 这本书就用四季来描述当时候发生的事。 让我印象深刻的字句是作者描写雪能吸收大地的声音。 我在 韩国生活了三年 也看过很多次雪,但却是第一次听到有人那么形容雪呢。 日本人的说法很有趣,正在飘落的雪,或是已沉睡大地的雪,都能够‘吸’音。 如果冬天里忽然觉得屋外有着不寻常的沉寂,推开窗看看,八成是下雪了。 表现‘无声’不容易,日本传统的歌舞伎节目里,是用慢又轻的太鼓,一声声敲出落雪和雪后大地的静寂。 确实是如此!下雪的时候确实是比较安静的!=) 还有一篇文章说起他儿子的学校举办运动会, 可是好巧不巧当天下了一整天的雨,正当作者不知如何是好时, 南面,北面,回家取水桶的妈妈们一个个跑进操场。 会长首先跪落泥地,由桶里拿出抹布,擦吸脚前水漥, 抹布拧出的黄泥水,不一会儿就装满一桶,马上有人抢了去倒入水沟。 众妈妈们学会长样,地毯式的一路向操场后方擦去。 衣服湿透了的妈妈们无暇讲话:‘老天爷!我知道你要下雨, 可我就是要一块干地,一块干地!’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啊-不能相信! 冷风挾雨刺在我的脸上,搂紧孩子,我浑身起鸡皮疙瘩。 眼前的不是婆婆妈妈擦地,是‘神风特工队’出征啊。 这段句子讲到了日本人顽强的精神, 即使下雨使得运动会几乎办不成,但还是尽所能做到了折衷的方法。 也让我想起了311大地震时大家有秩序排队打电话,沉着应对的画面。 我相信明年的东京奥运会,应该还是会如期进行的吧? 下一本是林文月老师的《京都一年》。 一开始是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