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Water(三)
对不起大家,我真的有一段时间没有在这里更新文章了。
生活是少了一些专注力,打不到几行字又拿起手机刷脸书,
那怎么行呢?
这篇的主题叫着《Be Water》,可以跟以下两篇一起读,都是在说着创作的故事。
写作的过程(一)
创作的过程(二)
这个Be Water其实是近来香港反送中事件一直在用的一个词,
引用自李小龙说过的话,这里我就直接贴上原文:
意思就是要我们像水一样,能适应万物,有韧性且充满变化。
套用在示威者身上的话,就是:
要进,要像洪水一般涌进去(表达心声);要退,要退得不着痕迹(不被警察捉到)。
我会想写这个题目的原因是因为近来我想申请一些能开阔自己眼界的志工活动,
要写motivation letter时所产生的些许感想。
除了人要像水那样可以柔软又可以刚强,你们不觉得写作也是同样道理吗?
举个例子好了,近来有一个赞助20K usd的志工program开放申请了。
会去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或柬埔寨三个星期当志工。
志工领域包括社区关怀,文化艺术,环境多样性和教育。
他们给的社区关怀例子是集合当地妇女小孩,教导他们编织技巧,
然后把编织好的作品拿出去卖,从中减少对妇女小孩的歧视,让她们自给自足。
而且编织出来的东西是地方传统手工艺品,所以也能推广和传承文化艺术。
至于环境保护那一项,例子是在某区域建造马来虎的保护区,
让频临绝种的马来虎有个栖息之地,
为了防止非法的捕猎行动,也会派巡逻车到处巡逻。
轮到我自己要写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志工活动的时候,却迟迟写不出来。
四个国家之中,让我有些连接的是曾经去过的柬埔寨。
我在Angkor Wat吴哥窟的时候,有小孩跟我兜售10张 1usd的明信片。
明明在游客区买明信片一张要价0.5usd,怎么这小孩可以卖到那么便宜?
另外,去到某个景点也有篱笆外的小孩拼命追着我跑跟我要钱的记忆。
柬埔寨以前有一段红色高棉统治的时代,
地底下埋了很多地雷,有很多平民百姓误踩地雷而变残废了。
我那时候经过园区时也看到有四肢不全的人在凉亭里弹奏乐器,
经过的游客有些会打赏他们,有些就看了一眼就离开了。
看到这些景象,再跟柬埔寨朋友讨论起,
觉得柬埔寨就是有钱人继续有钱,穷的人还是非常贫穷的。
有了这种经验,那么如果我做志工的话,
可不可以组织些什么来凝聚这些小孩和因为地雷而受伤的人,
教导他们如何自给自足,经营生意,制作手工艺品卖钱呢?
第二个想到的idea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每年不是会遭受烟霾的侵袭吗?
每年到那个时候就要准备好口罩,户外活动也得减少。
最主要的原因是种植完后最容易的方法就是烧芭准备给下一轮的种植。
能不能通过这个志工去做教育的部分,
教导那些农民不要烧芭,或提供烧芭以外的方法呢?
读起来好像很on,可是经过一番脑力震荡之后,
发觉根本hold不住评审团的拷问!
要做什么手工艺品?我自己擅长做什么手工艺品呢?
手工艺品做好了要拿去哪里卖?我对做生意有了解吗?
贫穷其实是国家政策问题,短期的community project无法改变根本问题。
烧芭更加不用说,是环境意识问题,
而且做了一些功课之后发现烧芭政策的背后有很多财团,政治所操控的。
所以完全行不通!
我只能说我想东西也想得太过amateur了,完全没有深入跟长远的思考,乱乱说。
会不会是因为接触科学文章太多了,所以思想也变得一板一眼不会变通了呢?
是不是应该把格局放小一点?计划一些自己擅长或者生活化的东西比较好呢?
这让我想起了Be Water这句话,
计划书不能写得太夸大,不然做不起来会非常丢脸。
可是也不能写得太过平庸,不然评审团会觉得这个人给不到任何贡献就out掉我了。
还要以评审的角度去看整个大方向,适时说些评审想听的话。
计划书内容,可行性,文字用词都要兼顾,
读起来要像水在字里行间流动过一般舒服,我觉得非常困难!
至于自己的部落格嘛,
虽然现在的生活相比起韩国时期来得平淡,
但还是希望可以在平淡中写出幸福的文字!
虽然一直有完没完地写Snoopy或者旅行的故事,
可是都一直尝试用不同角度的写法去写!
希望自己也能像Water般,
继续带给大家搞笑,生活化,又不失新鲜感的自己!
生活是少了一些专注力,打不到几行字又拿起手机刷脸书,
那怎么行呢?
这篇的主题叫着《Be Water》,可以跟以下两篇一起读,都是在说着创作的故事。
写作的过程(一)
创作的过程(二)
这个Be Water其实是近来香港反送中事件一直在用的一个词,
引用自李小龙说过的话,这里我就直接贴上原文:
You must be shapeless, formless, like water.
When you pour water in a cup, it becomes the cup.
When you pour water in a bottle, it becomes the bottle.
When you pour water in a teapot, it becomes the teapot.
Water can drip and it can crash.
Become like water my friend.
意思就是要我们像水一样,能适应万物,有韧性且充满变化。
套用在示威者身上的话,就是:
要进,要像洪水一般涌进去(表达心声);要退,要退得不着痕迹(不被警察捉到)。
我会想写这个题目的原因是因为近来我想申请一些能开阔自己眼界的志工活动,
要写motivation letter时所产生的些许感想。
除了人要像水那样可以柔软又可以刚强,你们不觉得写作也是同样道理吗?
举个例子好了,近来有一个赞助20K usd的志工program开放申请了。
会去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或柬埔寨三个星期当志工。
志工领域包括社区关怀,文化艺术,环境多样性和教育。
他们给的社区关怀例子是集合当地妇女小孩,教导他们编织技巧,
然后把编织好的作品拿出去卖,从中减少对妇女小孩的歧视,让她们自给自足。
而且编织出来的东西是地方传统手工艺品,所以也能推广和传承文化艺术。
至于环境保护那一项,例子是在某区域建造马来虎的保护区,
让频临绝种的马来虎有个栖息之地,
为了防止非法的捕猎行动,也会派巡逻车到处巡逻。
轮到我自己要写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志工活动的时候,却迟迟写不出来。
四个国家之中,让我有些连接的是曾经去过的柬埔寨。
我在Angkor Wat吴哥窟的时候,有小孩跟我兜售10张 1usd的明信片。
明明在游客区买明信片一张要价0.5usd,怎么这小孩可以卖到那么便宜?
另外,去到某个景点也有篱笆外的小孩拼命追着我跑跟我要钱的记忆。
柬埔寨以前有一段红色高棉统治的时代,
地底下埋了很多地雷,有很多平民百姓误踩地雷而变残废了。
我那时候经过园区时也看到有四肢不全的人在凉亭里弹奏乐器,
经过的游客有些会打赏他们,有些就看了一眼就离开了。
看到这些景象,再跟柬埔寨朋友讨论起,
觉得柬埔寨就是有钱人继续有钱,穷的人还是非常贫穷的。
朋友用机车载着我到处在首都圈兜风,说起这个酒店里面有个赌场呢。 但柬埔寨人都不能进去。 |
可不可以组织些什么来凝聚这些小孩和因为地雷而受伤的人,
教导他们如何自给自足,经营生意,制作手工艺品卖钱呢?
第二个想到的idea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每年不是会遭受烟霾的侵袭吗?
每年到那个时候就要准备好口罩,户外活动也得减少。
最主要的原因是种植完后最容易的方法就是烧芭准备给下一轮的种植。
能不能通过这个志工去做教育的部分,
教导那些农民不要烧芭,或提供烧芭以外的方法呢?
读起来好像很on,可是经过一番脑力震荡之后,
发觉根本hold不住评审团的拷问!
要做什么手工艺品?我自己擅长做什么手工艺品呢?
手工艺品做好了要拿去哪里卖?我对做生意有了解吗?
贫穷其实是国家政策问题,短期的community project无法改变根本问题。
烧芭更加不用说,是环境意识问题,
而且做了一些功课之后发现烧芭政策的背后有很多财团,政治所操控的。
所以完全行不通!
我只能说我想东西也想得太过amateur了,完全没有深入跟长远的思考,乱乱说。
会不会是因为接触科学文章太多了,所以思想也变得一板一眼不会变通了呢?
是不是应该把格局放小一点?计划一些自己擅长或者生活化的东西比较好呢?
这让我想起了Be Water这句话,
计划书不能写得太夸大,不然做不起来会非常丢脸。
可是也不能写得太过平庸,不然评审团会觉得这个人给不到任何贡献就out掉我了。
还要以评审的角度去看整个大方向,适时说些评审想听的话。
计划书内容,可行性,文字用词都要兼顾,
读起来要像水在字里行间流动过一般舒服,我觉得非常困难!
至于自己的部落格嘛,
虽然现在的生活相比起韩国时期来得平淡,
但还是希望可以在平淡中写出幸福的文字!
虽然一直有完没完地写Snoopy或者旅行的故事,
可是都一直尝试用不同角度的写法去写!
希望自己也能像Water般,
继续带给大家搞笑,生活化,又不失新鲜感的自己!
当不成Water的话就当只猫。 |
Comments